新聞
教育傳媒到校2025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- 2025年10月
強項為本 發展潛能 追求卓越 成就未來
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致力培育學生六育均衡發展,確立生命的方向及真義,融會知識與生活。梁佩珊校長重視學生未來的發展,認為學生的才能並不僅限於學術,而是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,因此推行強項為本教育,透過推行學與教新模式、開展體驗式學習,提供不同機會,激發多元潛能,幫助學生追求卓越,迎接未來的無限機遇。
發展學與教新模式 建構個性化學習體系
面授x電子混合式學習 提升自主學習能力
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靈活性,學校推行結合面授與電子學習的「混合式學習」。校園內全面覆蓋無線網絡,並支持學生使用自攜裝置進行學習,以確保每位學生獲得平等的電子學習機會。梁校長表示:「學生能夠運用科技進行課前預習,推動自主學習模式,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;在課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善用電子平台進行溫習。」今年,學校進一步加強AI應用輔助學習,例如將教科書的電子版納入聊天機器人中,並計劃推出全校的AI使用指引,以提升學生資訊素養,培養應用科技學習的能力。
重視教師專業培訓 推動AI創新教學
學校相當重視老師專業培訓,推動AI教學創新發展。早於上年度開始,學校已安排老師參加「人工智能教育應用」課程,就生成式AI原理、教育倫理及實務操作等方面進行專業培訓,裝備老師善用AI工具的技能,協助課程設計、自動化評量以及優化行政流程等,全面提升教與學效能,為推動全校性的數位教學培育人才。
善用人工智能 深化英語能力
英文科善用AI平台與混合式學習,助學生提升能力、接軌國際,成就未來。教學上,老師會於課前預設問題,讓學生預先準備,使面授時學生更易吸收新知識;AI平台也全面強化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,尤其聚焦推動學生善用AI平台進行寫作和說話訓練,如利用平台進行寫作糾錯,並針對句型、語法的學習難點提供延伸練習;利用AI平台模擬對話角色功能,提供反饋幫助學生進行英文會話訓練。
此外,學校全面建構英文語境,推動學生建立運用英語的自信心。例如英文老師會採用「Fun with Learning」的策略,鼓勵以長帶幼,由高中學生帶領初中學生開展Easter Hunt英語活動,讓學生體會英語非僅為考試所用,而是生活化的應用,從而推展活用英語的氣氛。
性格強項教育 照顧獨特性
老師深信,每位學生各具強項特質,學校為此推行性格強項教育,設不同正向主題的班主任課,讓學生在不同情境的活動中理解性格強項的價值,學會欣賞自己、欣賞別人;學校每年也會表揚態度正向積極的學生,鼓勵學生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亮點,感染其他同學。
生涯規劃活動 成就學生夢想
學校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動生涯規劃,與外間機構合作,支援中一至中六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需要。生涯規劃組近年推出STAR Program,鼓勵具備不同潛能的學生,修讀大學資優教育課程,發展個人強項,為自己未來的夢想邁進。
多元體驗式學習 開啟學習新角度
境外交流 開拓視野
學校積極透過境外交流助學生擴闊眼界:一方面組織師生赴上海、湖南、重慶、東莞等地,就歷史文化、學習模式、環境保育、科技探索等不同層面進行遊學、交流和考察活動,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識,探討國家的發展機遇,提升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;另一方面,歷史科及中史科亦曾帶領學生到訪日本的長崎與原爆倖存者對話,反思東亞在現代化的得與失;體育科老師也組織了福岡體育訓練團,讓學生遠赴日本進行體育訓練與交流,透過遊學交流建立學生健康生活模式,開拓眼界。英文科也會安排學生在暑假前往紐西蘭遊學,學生除了學習外,也會在紐西蘭接待家庭寄宿,進行深度沉浸式的英語環境學習體驗,有效提升英語能力。
體驗中華傳統 培養文化內涵
學校舉辦多元化的國民教育活動,如國情電影欣賞會、博物館參觀、中華文化工作坊,豐富學生對國家的認知,強化民族認同感與歸屬感。今年初,學校舉辦「中華文化日」,進行文學閱讀講座;又安排中國舞、雜耍表演,以及中華傳統遊戲、民間小食等活動攤位,讓學生寓學習於玩樂,體驗中華傳統的優秀面,培養文化內涵。
音體藝
學校貫徹強項為本的理念,促進學生音樂智能、肢體動覺智能、空間智能的發展。音樂科因材施教,提供音樂專業訓練;視藝科與藝術家合作,開設校本繪本創作、陶藝資優課程;體育校隊則邀請校外教練,讓學生透過恆常訓練,培養團隊精神和運動潛能。多年來,學生在各項比賽屢獲殊榮,包括「全港十八區視藝比賽冠軍」;「葵青區學界體育比賽女子組總亞軍」;「香港校際合唱節2025金獎」;「聯校音樂大賽2025中樂小組合奏金獎」,學校與有榮焉。
商業體驗
學校鼓勵學生參與營商體驗計劃、理財及商業比賽,透過真實的營商環境加深學生對商業運作的理解。同學亦表現出色,分別獲得「JA學生營商體驗計劃最佳商品獎季軍及最具人氣獎」;「全港理財爭霸戰2024——少年金融人才計劃全港冠軍及大灣區冠軍」。
締造成功舞台 盡展學生才能
數理創科
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各類 STEAM 工作坊、科研及比賽,以及組織實地考察團探索各地科技發展,促進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。例如數理科甄選學生參與奧數或科研培訓,由校內老師和校外專家指導學生競賽策略。學校老師曾帶領學生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數學競賽、華夏盃、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、韓國科學與工程大獎賽、趣味科學比賽等,以實戰拓展視野,且屢獲殊榮。在學校的支持下,學生奪得以下獎項:「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總決賽(日本東京站)銀獎及銅獎」;「香港國際數學競賽晉級賽2025 (香港賽區)金獎」;「第五屆生物醫學工程創意競賽之『愛・創耆樂』跨代共融機械車大賽(Lego組別)冠軍」。
語文及人文學科
英文科鼓勵學生參與校際朗誦節、寫作比賽等活動,提升英語溝通能力與自信。多年來在英文朗誦、「SOW Inspiring Book Gifting Competition」等比賽中囊括多個獎項,表現優異。
中文寫作方面,學校邀請作家到校開設「創意寫作班」、「微型小說寫作班」,並鼓勵學生參加中文大學「資優計劃」寫作課程及校外徵文比賽。學生近年於多個徵文比賽表現優異,獲得多個獎項,包括「大灣區資優創意徵文比賽卓越學校大獎、星中之星大獎及金、銀、銅獎」;「香港浸大大學文學獎——傑出少年作家獎」;「文裕盃全港校際徵文大賽冠軍、季軍、金、銀、銅獎」,成就斐然。
歷史與文化方面,學校過去兩年均獲教育局頒發「傳承・想創」年度大獎及嘉許獎,以肯定學校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貢獻;學生亦參加了理大全港中國歷史論文比賽2024,並奪得「傑出大獎」,有助激發學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深度認識與興趣。
大學之路
學校靈活善用不同資源,致力培養學生按潛能興趣,踏上夢想之路。學生在2025年,考獲符合本港大學入學要求的成績達92%,其中89.8%學生獲取錄入讀本地大學學位課程。而在2024及2025年,更有6位學生成功透過「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」及「校長推薦計劃」,直接獲本港大學錄取入讀心儀學科,當中包括:香港大學牙醫學士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學士、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(榮譽)理學士、香港城巿大學法律學學士,成績讓全校師生鼓舞。
在強項為本的教育下,學生不但在學業成績表現優秀,而且在不同範疇,學生都能盡展所長,潛能盡顯,成為未來的社會棟樑。



